作者:吴慧娟(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琵琶演奏家)
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众多民乐博主活跃其中;而在现实中的剧场里,众多民乐表演精彩不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及公园广场上,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民乐团,都定期为观众呈现一场场令人陶醉的视听盛宴……
民间音乐变得流行起来,并以众多新颖的形式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观察这股“民乐热潮”,我们可以总结为:人们开始热衷于参与、热情高涨、氛围热烈。
起初是“兴起了一种风潮”。众多民乐演奏者开始尝试将民乐从以往严肃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使其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并富有互动性。
网络空间里,民乐的翻新演绎正成为一股风尚。以某位民乐博主为例,他巧妙地将古筝的演奏手法与二次元音乐的活力节拍相结合,创作出了诸如《千本樱》的古筝独奏版、《权御天下》的筝鼓合奏版等新颖作品,凭借其流畅自如的演奏技艺赢得了众多粉丝。这种现象并非古筝独有,众多民族乐器亦在翻奏的热潮中彰显了各自的独特韵味。这位以幽默搞笑著称的博主,通过二胡演奏流行曲目,巧妙融入了滑稽的表演,更是将模仿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充满反差的演出形式,迅速缩短了二胡与年轻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民乐”关键词,可以看到各种音乐作品以民乐的形式被重新诠释,如唢呐演绎的《菊次郎的夏天》、民乐队演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以及笛子版的《权力的游戏》。这些作品将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与流行音乐的旋律相融合,激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意火花,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民乐在表演领域不仅翻新了演奏技巧,更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以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为例,他在一场跨年晚会上携手百人乐团共同献艺,巧妙融合琵琶、尺八、冲绳三味线、锯琴等多种乐器,将《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等经典曲目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使得民乐的演绎别具一格。彭静旋,这位旅居法国的留学生,在巴黎的街头展示古筝演奏技艺,她与各种中外乐器共同演绎了经典音乐作品。这些精彩的画面被记录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在现今的教学与创作领域,民乐教师同样会激励年轻学子勇于探索,指导他们将地方戏曲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同时与各类流行元素巧妙融合。这过程犹如厨师精心调味,尝试添加各种不同的配料,使得菜肴焕发出多姿多彩的风采,往往能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
紧接着是“激情迸发”。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投身于这一创新尝试,民乐正逐步摆脱“土气”“俗套”和“内敛”的固有印象,以当代青年人最为推崇的“激情四溢”的姿态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今年起,动画巨作《哪吒2》备受瞩目,其中角色主题曲《就是哪吒》更是传遍街头巷尾。众人在这首歌中领略到了民族音乐的激情。有网友感慨:“以前对唢呐一无所知,总觉得它只在丧礼中使用。这首歌颠覆了众多人的固有观念,原来充满力量的音乐不止摇滚电音一种,充满力量的乐器也不限于吉他和架子鼓,唢呐同样可以。”恰逢其时,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的博士刘雯雯在维也纳的金色音乐殿堂中惊艳登场,此举同样为民族音乐赢得了声誉。当《百鸟朝凤》的旋律悠扬响起,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唢呐声起,激情四溢”的赞誉之声。
近年来,民乐的兴起与音综、晚会、音乐节等多元化舞台的复兴,共同塑造了民乐的新形象。
昔日,民乐表演多依循古老的演出范式,舞台布置严谨规范,演奏者身着古老的服饰,端坐如仪。然而,现今的舞台上,舞台设计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在灯光与音效的协同作用下,呈现出了令人震撼的视听盛宴。同时,在演奏方式上,跨界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民乐开始与摇滚、爵士、电子音乐等风格大胆交融。唢呐与架子鼓的激情碰撞,二胡与电吉他的默契交融,这些独特的搭配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舞台上气氛热烈之际,民族乐器常常成为那最璀璨夺目的亮点。
实际上,“燃”特性原本就属于民乐的一部分,在众多经典民乐作品中,琵琶演绎了《十面埋伏》,古筝诠释了《战台风》,二胡奏响了《赛马》,每一曲都能触动听众的情感。然而,这种“燃”的特质在民乐中却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然,要让民乐充满活力,这需要一种引导,而不仅仅是简单展示其热烈的一面。方锦龙曾提出一个看法,指出在众多晚会上,钢琴、美声、交响乐等音乐形式屡见不鲜,但民乐却相对罕见,“这并非观众之过,因为许多民乐曲目缺乏贴近生活的气息”。因此,他提出应通过有效沟通来引导观众,使他们喜爱民乐。青年国风乐团所属的琴社亦有一套独到的见解:初尝咖啡者,往往难以适应纯黑咖啡的苦涩,于是他们选择加入奶或糖,或者从速溶咖啡开始尝试。鉴于古琴演奏的难度,他们巧妙地将古曲与流行音乐融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品味“咖啡”,进而引领他们深入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民乐演奏热情高涨,激发了人们的热情,使得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进而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在“五一”假期,天津的“海河之夜”2025音乐汇在2025桥畔举办了一场民乐专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演出地点恰好在天津站对面,这一优势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特地前来打卡。这场表演不仅包含了琵琶合奏、竹笛合奏、唢呐独奏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丝竹乐器演奏,更有快板、竹板等特色乐器的精彩演绎。观众在聆听民乐的同时,吹拂着海风,不知不觉中,脚步变得轻盈,双手舞动起来。
古琴的音色宛如山岚轻轻掠过,箫音的哀婉仿佛孤雁穿越云层,琵琶的弹拨如珠玉滚落瓷盘——这些来自自然的音韵意象,并非单纯对物象的模仿,而是古代“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在现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民族音乐成为了年轻人的情感依托——其节奏与人的心跳同步,用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旋律触动心弦,激发人们的情感,让心情愉悦起来。
这里所提及的“嗨起来”并非仅仅是情绪的高涨,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情感波动,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动力。这种文化的盛宴,将激发更多地区以民乐为主题进行创作,将促使更多观众自发走进剧场欣赏民乐表演,还将吸引更多孩子投身民乐学习,从而壮大民乐的传承队伍。
在漫长的岁月里,民乐曾一度被各种西方乐器所掩盖,其光辉黯淡无光,甚至在民间婚丧嫁娶的场合也鲜见其身影。然而,如今民乐演奏起来热情洋溢、活力四射,迎来了崭新的蜕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民乐的舞台在未来将更加宽广。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1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