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作者:王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近期,欧盟正与美国就关税问题加快谈判步伐。在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特朗普总统通电话时,她强调指出,欧盟与美国之间拥有全球最为关键且紧密的贸易纽带。与此同时,德国新任总理默茨近期对美国进行的访问,明显带有友好姿态。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近期突然宣布,将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多国钢铝产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一举动显然打乱了双方原本的谈判进程。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主席朗格坚定地表示,欧盟在核心议题上不会做出让步。此外,欧洲央行于6月4日采取了预防性降息措施,以应对关税战可能失控的风险。整体来看,美国似乎并不容易改变立场,而欧盟也无意轻易对美国做出妥协。截至目前,欧盟对外传递的信号显示,他们正在采取双重策略。
美国所实施的关税政策正逐渐对国际贸易构成威胁,同时,德国的关键港口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据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从三月底到五月中旬,德国汉堡港的等待时间增长了大约49%。以下是5月28日由新华社记者张帆拍摄的汉堡港CTT集装箱码头的场景。
关税战严重冲击欧洲经济
欧美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一直十分紧密,并且近年来这种联系愈发增强。在2024年,双方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攀升至9883亿美元之高。美国更是跃居为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国,其供应量占据了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额的45%。
鉴于双方经贸往来的实际情况,如果欧盟在美国先前设定的推迟执行“对等关税”的最后期限(即7月9日)之前,未能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那么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届时,欧盟对美国出口的70%至97%的商品,包括但不限于钢铁、汽车、药品等,将面临高达50%的关税,这无疑会大幅提升欧盟的出口成本。预计在短期内,欧盟对美国的出口量将减少约20%,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德国遭受的冲击尤为严重,预计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其经济损失可能高达2000亿至2500亿欧元。荷兰国际集团发出警告,欧元区可能面临从“缓慢增长”向“衰退”的转变。这一趋势还将导致企业投资意愿的降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预测显示,到2027年,欧元区的私人投资可能会因为贸易摩擦而减少近2个百分点。此外,市场的不稳定引发了避险心理,这又进一步导致美元升值、欧元贬值。然而,欧元的价值下降并不能有效抵消高额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反而使得进口能源的费用上升,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这一连锁反应还可能引发更多的系统性风险。
若双方谈判未能达成一致,美国亦非毫发无损,因为美国原本意图通过对外征收额外关税来缓解国内困境,并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将负担转移至国外。
欧盟的反制工具箱
欧盟深知,美国政府坚守“本国至上”的原则,对欧盟的立场视而不见,更不会为欧盟的利益做出任何妥协。这一立场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中并无二致,尽管具体做法有所差异。因此,欧盟必须对各种可能的谈判结果做好充分准备。实际上,欧盟已对美方的钢铁、铝材及汽车进口关税,以及所谓的“报复性关税”策略,确立了一套多层级、分步骤的反制策略,这不仅涵盖了已经付诸实施的行动,还预备了在谈判失利后可能采取的进一步强化措施。
首先,需运用法律手段。欧盟在2023年颁布了《反经济胁迫条例》,此条例允许对第三国实施“经济胁迫”的单方面认定,涵盖诸如禁止该国企业参与欧盟的公共采购项目、实施出口管制、冻结其在欧盟的资产以及限制其在欧盟的投资等措施。这一条例的雏形最早在特朗普政府首届任期内就已开始酝酿,其目的是为了对抗美国的经济霸权行为。欧盟农业与食品委员会成员克里斯托夫·汉森强调,欧盟已经做好了对美国采取最严厉贸易反击手段的准备。此外,欧盟还可以依据《数字市场法案》对美国的科技企业(诸如谷歌、苹果、Meta等)实施更严格的监管,这包括征收数字服务税、对数据流动实施限制或推迟其营业执照的发放等措施。
若在7月9日之前与美方未能达成协议,欧盟将分阶段采取反制措施。届时,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名单将扩充,新增价值达950亿欧元的商品。这些商品主要针对高附加值产业,包括民用飞机、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精密机械等。此外,还将涉及波本威士忌、龙舌兰酒、塑料制品等。税率有可能上调至30%至50%。欧盟还将对美实施更严格的出口限制,涉及废钢及重要化工产品,这一措施可能通过设定配额、发放许可证或直接颁布禁令的形式来执行。
最终目标是提升谈判优势。在6月4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确认了保加利亚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成为欧元区的一员,这一举措使得欧元区的成员国数量增加到了21个。这一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坚定政治支持,同时也展现了成员国之间加强政治纽带和深化合作意愿的强烈愿望。面对英国脱欧引发的欧洲一体化信任危机和挑战,欧元区的扩张有助于提升欧洲整体的认同感,同时也对加强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根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指出,近期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升值主要归因于美国政策的不稳定性,包括其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这一现象对欧洲而言构成了一个有利时机。
历史与现实纠缠的欧美关系
欧盟在制定针对美国关税战的策略时,深思熟虑,其考量不仅包括关税及经贸层面,还需兼顾地缘政治、外交安全以及全球秩序等多个维度,由此使得欧盟在具体实施中显得犹豫不决。
默茨近期在华盛顿之行中,就乌克兰局势、关税政策以及驻军安排等议题与特朗普进行了深入交流,其目的在于促使美国重返其在西方世界中的传统领导地位。他甚至向特朗普坦诚表示:“我深知我们对美国有所亏欠。”然而,事与愿违,德国和欧盟的期望并未实现,整个会面几乎成了美国总统的个人表演,默茨则更像是一位在场的“听众”,甚至特朗普总统在会上直接评价他为一个“不易相处的人”。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时默克尔访美的情形。在会面结束后,这位被称为“铁娘子”的德国总理回国时感慨万分,她说道:“今后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己了。”当时德国国内对默克尔对美政策的批评声浪高涨,其言外之意便是美国或许可以舍弃德国,然而德国却无法放弃对美国的依赖。
当然,欧盟成员国众多,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以及与美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上存在差异,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不尽相同。这种多样性使得欧洲各国对美国的态度和认知存在分歧,进而影响了欧盟在应对美国关税战时发出统一声音的能力,导致其声音的强度有所降低。
德国面临钢铝关税战和汽车关税战的威胁,这两场争端都将给其带来严重损失,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衰退的困境,这使得德国经济复苏更加艰难。因此,德国必须坚定地反对关税战。然而,德国民众普遍认为,是美国在纳粹统治时期拯救了德国,这种感激之情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表达,至少在德国人的历史记忆和内心深处,这种情感是真实存在的。德国的现状使得其立场显得相当不一致,而且在国内,各个派别之间还需进行更多次的较量,才能形成共识。
法国更偏爱构建一个独立自主的欧盟,马克龙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他续任西方领导者角色的抱负,故而在与美国对抗的声调上,他比德国更为激昂,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反制措施不会损害法国的商品和权益的基础之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对特朗普的当选表现出极大的振奋,她宣称意大利与美国之间是“如同姐妹一般的深厚友谊”,并乐意成为欧美之间的桥梁。然而,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却给意大利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这无疑让自称为“民族主义者”的梅洛尼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英国与美国已初步签订协议,然而这一举措的代价相当高昂,同时,农产品方面的分歧依旧悬而未决。欧盟究竟会效仿英国选择妥协,还是选择与美国抗衡以争取尊重,这一选择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经济走向和战略独立性。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