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的经济贸易对话中,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中,两国均表示,在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基础上,双方将着手构建新的协商平台,以持续推动经贸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5月14日,美国方面撤销了高达91%的额外关税,我国亦同步取消了同等比例的反制关税;同时,美国暂停了24%的所谓“报复性关税”措施,我国亦作出相应调整,暂停实施同比例的反制关税。
会谈中双方表现出了坦率、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态度,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的经贸对话达成了关键性的共识,这一成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管伊维拉在声明中指出,在目前全球局势紧张之际,这一进展不仅对中美两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经济较为脆弱的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历史与现实均证明,保障中美经贸关系的良好、稳固以及持续发展,是两国及两国人民的核心利益所在,同时亦对全球经济增长大有裨益;自由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全球化与全球进步的关键力量,已成为时代潮流,深得人心。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自由贸易充当着衡量全球经济走势的“风向标”。只有坚守自由贸易的信念,并积极捍卫多边贸易体系,才能为全球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稳定的动力。
顺大势,行大道。
国家领导人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专注于国内事务的发展,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堪称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简化的领军者,同时也是在充满变数的国际环境中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
外国政治领导人指出,面对单边主义引发的全球局势不稳和多边贸易体系遭受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展现了其领导力,向世界贡献了至关重要的稳定力量。
(二)
经济全球化可能面临挑战,然而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试图“脱钩断链”的道路并不可取,唯有坚持开放合作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自由贸易作为开放合作的关键途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构筑一个覆盖全球的高品质自由贸易区体系,全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进程……我国坚决实施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对外开放策略,持续深化制度层面的开放,致力于打造一个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中国与新加坡的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以及中国与马尔代夫的自贸协定相继正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步入第三个实施年,作为目前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经贸规模最庞大、发展潜力巨大的自贸协定,它已成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通道。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指出,要积极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定的签署,并努力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进程。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已超过9800亿美元,双方已连续五年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双方正加速推进升级协定的签署,旨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自今年四月起,我国与阿塞拜疆均表达了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磋商的意愿,旨在为两国在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提供高层次的制度性支持;同时,瑞士方面也明确表示,将本着理性务实的原则,加强同我国的合作关系,并推动双边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进程。
…………
国家领导人强调,开放与协作是激发国际经贸生机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贸易伙伴,并与3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23项自贸协定,同时不断拓宽覆盖全球的高品质自贸区网络。
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关键平台,已成为我国实践自由贸易理念的一张显著招牌。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方面先行先试,为我国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可行路径;广东自贸试验区则不断加强与港澳地区的规则机制对接,促进了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要素在更广阔区域内的自由流动……进入2024年,尽管这22个自贸试验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不到千分之四,但它们贡献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
三项“零关税”措施持续扩大适用范围,显著减少了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持续得到改进,不断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到了2024年,海南自贸港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776.5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了20%的增长。
紧跟全球自由贸易发展趋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升级,大力倡导创新和综合性的探索实践。同时,要加紧步伐,努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
近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将自贸试验区打造为连接国内外循环的关键节点、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大约五年的深入探索,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程度更高、商业环境更佳、影响力更广的改革开放新平台。
海南自贸港正迈向一个崭新阶段,其形态与势头日益显现。目前,该地区正精心规划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策略,并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目标是成为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关键窗口。
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数量已从最初的190项大幅减少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制造业领域的限制已全部消除;“外资三法”已圆满完成其历史任务,外商投资法及其执行细则正式实施,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也得以确立。
致力于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顶级商业环境,构建公开、稳固、前景清晰的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为外资企业提供投资发展的肥沃土壤,携手国内伙伴,即是共赴机遇之旅。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秘书长格林斯潘表示,中国积极推崇开放型贸易模式,深信贸易与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理念成为20世纪和21世纪全球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标杆。
事实表明,在全球性挑战面前,我们更应坚定地秉持开放与协作的态度,以实现各国间的互利共赢、共同昌盛和持续进步。中国在这一开放合作的潮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
我国致力于实现共同繁荣。我们不仅要确保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助力他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在自由贸易中,互利互惠被视为一项核心原则。
贸易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稳固的基石和平衡器角色。依托于自由贸易的原则,各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同时规避相对劣势,从而使得生产要素的流动变得更加顺畅且效率更高。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胜负较量,而是双方共同进步,非但不是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反而是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海南自贸港内的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在今年第一季度成功完成了19架次飞机及4台发动机的保税维修任务,货物价值高达148亿元,同比增长72%,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这一系列开放政策,为境外航空公司节省了10%至15%的维修费用,开辟了互利共赢的新合作领域。
秘鲁的钱凯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关键合作项目,其一期工程实施后,将显著减少中秘两国间的海运单程时间至23天,同时降低物流费用超过20%,每年为秘鲁贡献约45亿美元的收益,并直接创造超过8000个就业岗位。
自由贸易使得我们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亦能助力他人,进而促进全球的共同繁荣。我国始终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自身的优质发展,带动各国共同进步。
这一过程并非封闭式的合作,而是致力于构建全新的国际协作平台;它不是单纯的零和竞争,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互惠共赢的链条。
该平台,内外相连,开辟了互惠共赢的新市场。海智在线,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非标零部件采购的在线平台,一端连接着70余万家中国制造企业,另一端则服务于遍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采购商。借助数字化力量,提升质量与效率,“中国智慧”助力企业精准对接海外订单,同时帮助国际大型企业显著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展会盛会,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塑造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在第二届链博会上,参展商与超过3.7万家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了6700余项合作意向,涉及金额超过1520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与意向协议纷纷签署。强化产业链、弥补短板、共谋发展,“中国方案”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与生态共享。
真正的自由贸易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之上。我国倡导的自由贸易观念,并非通过竞争争夺客户,而是倡导携手合作寻求伙伴,我们不会损害他国利益,只会促进双方共同利益的提升。
这一过程并非强权压制弱势,而是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并非单纯追求胜利者的利益,而是体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宽广视野和格局。
中国采取多种措施,大力促进进口贸易,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自2018年11月始,每年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在2024年,我国进口总额达到了18.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3%,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且已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中国有步骤地推进自主和单边开放政策,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在2024年,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总额达到了9.8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7%,这一比例占据了我国进口总值的53.6%。2024年12月1日,我国对已建立外交关系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全部商品100%的零关税待遇,这一举措使得当月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增长了18.1%。今年再次对935种商品设定了低于最惠国待遇税率的进口临时税率。据预测,到2030年,仅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总额预计将突破8万亿美元。
处理国际经贸事务,实现互利互惠乃根本原则。我国致力于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将我国庞大的市场拓展为全球共享的巨大市场,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承担起推动全球经济进步的重任,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神田真人,亚洲开发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坚信:“即便是在充满变数的年代,历史已反复证明,协作是推动共同繁荣的关键动力……正因如此,我对中国持续努力破除障碍、推动贸易均衡发展表示全力支持。”
事实充分证明,唯有实现互利互惠,方能成就事业、善行善举、宏图伟业,我国堪称当之无愧的“稳定之锚”。
(四)
共同面对挑战时,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无法做到独自求得利益,人类唯有携手合作、和谐共处,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自由贸易所倡导的,正是和谐共生的理念。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并非由个别个人或国家主观制造,更不会因个别个人或国家的行为而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贸易协定,始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两大引擎。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应作出明智决策,携手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并确保其分配的公平性。
中国坚定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原则,力促普遍惠及和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体系,全力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作为全球货物贸易领域的领军者,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茁壮成长,正通过具体行动引领经济全球化迈向一个充满活力、更具包容性、更为可持续的新时代。
应对共同挑战,世界需要守望相助,中国倡导同球共济。
十一年前,我国领导人倡导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金砖精神”。如今,金砖国家大家庭的人口总数已超过全球一半,其经济规模占据了全球近三成,已然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军力量”,为全球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150多个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总额达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与南南合作基金;去年,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的贸易总额攀升至8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自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三年多以来,已成功筹集近200亿美元的发展资金,并实施了1100多个项目……
我国秉持的是一种追求大发展的贸易理念,这一理念既有利于本国,也造福了全球,我们以实际行动,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同实现发展目标。
处理意见分歧,世界需要求同存异,中国促进共同发展。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背景下,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链博会等众多高端经贸活动,参展商人数和交易金额不断刷新纪录,中国正不断推动“市场机遇更加广阔”的对外开放进程。
在全球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不仅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还致力于援助非洲的发展。为此,我国推出了八项支持全球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作为全球发展事业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角色,并与各国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全球共同发展体系。
中国正努力构建一个和平发展的宏观格局,这一举措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同时也为人类迈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拥抱全新机遇,世界需要共商共建,中国推动共同繁荣。
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中国企业正着力构建一个可持续、高效、智能化的港口;而在马耳他,经过中国企业的升级改造,德利马拉三期燃气电站已从过去的污染大户转变为环保的先锋;此外,在中国南京,丹麦丹佛斯集团在中国的首个碳中和工厂也宣告投入运营……
中国与欧盟携手庆祝建交五十载,尽管贸易领域偶有摩擦,但双方全面战略合作的态势始终占据主导。我们共同抓住低碳转型、智能制造等战略性的新机遇,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更多的稳定与确定性。
中国不仅与单一伙伴合作,更广泛地与多国携手,不仅局限于地区层面,更放眼全球,不仅倡导协商,更强调共同享有。我们致力于巩固多边贸易体系,保障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并积极推动构建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
研究表明,相互间的尊重、团结协作、和谐共处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途径。我国一直坚定地站在历史发展的正确立场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保持一致,致力于促进一个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以及普遍受益、包容发展的经济全球化。
国家领导人强调,中国所追求的并非是孤立的现代化进程,而是愿意与各国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现代化,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年变局之下,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
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体现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以及“同舟共济”的崇高道路,它不仅是历史对未来的重要教诲,更是我们应当遵循的正确方向。
CopyrightC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芜湖人才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外部链接或服务中断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ysznh@foxmail.com 鄂ICP备2025097818号-15
地址: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