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抵达苏州,与当地球员代表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为苏州的足球事业呐喊助威。在活动现场,他虽然苏州话说得不够流畅,但还是激动地高呼“苏州加油”。网友们纷纷表示,苏州的足球氛围真是十分热烈。
番外
火出圈的“苏超”,下半场怎么踢?
最近一段时间,不管看不看足球,大概率会刷到“苏超”。
“苏超”的全称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参赛队伍由江苏省内的13个城市组成,这些队伍被亲切地称为“十三太保”。作为一项地方性的业余足球赛事,它不仅热闹非凡,其精彩程度完全不亚于全国性的职业赛事。根据江苏省体育局的统计数据,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已经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他们纷纷涌入各个城市的现场,为比赛加油助威。
借助“苏超”赛事的契机,江苏省内的13个城市纷纷开展各类活动。“征服花果山,品尝水蜜桃”,“无锡的水蜜桃,让你见识‘鸭’的威力”……这些宣传标语充满激情与竞争气息,官方更是降低姿态,积极投身于网络“玩梗”热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知名度。
“苏超”为何能够名声大噪?它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从“村超”演变至“苏超”,二者之间有何共同之处,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和思考?
“苏超”凭啥火出圈?
合家欢式观赛,氛围感拉满
6月1日,正值“苏超”联赛第三轮赛事的最后一天,南京队与无锡队的对决在五台山体育中心体育场上演。这一天,现场观众席上座无虚席,共有15669名球迷热情参与。其中,不少中小学生也加入了观赛大军,他们有的撑着雨伞,有的穿着雨衣,与父母一同组成团队,共同享受这场足球盛宴。
比赛刚开始超过一分钟,南京队便率先破门得分。尽管无锡队球迷数量上不占优势,他们仍持续为球队鼓劲助威。结果,南京队以1比0的比分战胜了无锡队。
“苏超”第三轮赛事于六座城市展开,吸引了超过九万球迷亲临现场助威。自5月10日赛事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场对决,现场观众累计超过19万人次。平均每场比赛的观赛人数超过万人,这一数据已超越了众多职业联赛的平均上座率。
场上比赛激烈,场外“梗王争霸”
苏超的每一场比赛都不易应付,然而每场比赛都充满了趣味。江苏13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通过比赛得以展现,实现了自我个性的表达。
赛前的官方海报上,以“盐水鸭对垒水蜜桃”为主题,更是巧妙地提出了“败则水蜜桃需加盐,胜则盐水鸭配糖”的口号。这场在刘邦的故乡徐州与项羽的故乡宿迁之间展开的较量,仿佛是要实现一场穿越千年的古老愿望。
造梗大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同时亦吸引了众多人对“苏超”的关注,纷纷前往现场一睹风采。这场造梗大赛、网络热度以及现场观赛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助力,共同打造了“苏超”中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精彩瞬间。
低门槛全民参与,捍卫城市荣誉
“苏超”球队的名称来源于它们所在的城市,而队员们的背景则十分多元,涵盖了教师、学子、快递小哥、程序员等多个职业。在本届比赛中,共有516位球员参与角逐,他们的年龄跨度从16岁至40岁。这种“全民足球”的赛事模式有效地缩短了普通民众与足球之间的距离。
它突破了进入的界限,坚持“能者居之”的理念,球队以所在城市命名,关乎城市的荣誉。江苏的“十三太保”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各城市的市民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既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也尊重了对手。
随着“苏超”赛事人气持续高涨,众多城市意识到,原先规划的赛场已无法承载超万人规模的观赛需求,因此必须寻找座位更充足、照明和草皮条件更优的场地进行赛事调整。
第三轮赛事落幕之际,南京、苏州、南通、常州四地均不谋而合地提出了更换主场赛事举办地的请求,旨在吸引更多观众亲临现场,共同体验那热烈的竞技氛围。
“苏超”踢出文体消费的一记好球
苏超赛事备受关注,不仅点燃了观众的激情,更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众多城市纷纷抓住这一良机,纷纷推出了丰富的文旅促销活动。借助赛事推动消费,已成为苏超的一大亮点。
在南京与无锡的比赛中,众多球迷从无锡奔赴南京,观赛结束后,其中一部分球迷选择留宿南京,翌日游览南京,并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南京市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餐饮美食、住宿旅行以及购物娱乐等消费优惠,特别策划了“苏超”购物南京之旅的“1+3”优惠活动。球迷朋友们只需出示赛事门票,即可轻松体验“观赛+消费”的双重乐趣。
在盐城、镇江、淮安等城市举办赛事期间,外地游客只需出示联赛所有场次的入场门票及身份证,便能够免费游览景区并享受消费优惠。
在常州的主场迎接扬州的挑战之际,常州向扬州伸出了友好的“城市之手”,邀请持有扬州身份证的游客,可以无费畅游常州市内所有的A级景区。这一举措迅速吸引了众多扬州游客,使他们成为了常州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端午佳节期间,“苏超”联赛第三轮赛事展开,据相关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各地纷纷为客场球迷提供景区免费门票等优惠政策。部分城市更是巧妙地将球票与旅游、美食相结合,推出了“观赛+旅游+美食”等综合性文体旅套餐。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本轮主场六城市的银联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开创了“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的新模式。
“苏超”“村超”,带来哪些启示?
两年前,贵州黔东南的“村超”迅速走红,而如今,“苏超”亦迅速崭露头角。这两大现象究竟有何共同之处,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万喆指出,这两者的共同核心在于重返体育的本来面目和文化上的共鸣。它们共同打造了一个无需门槛的参与平台,使体育重新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抒发热情的舞台。这些共性亦揭示了体育的活力源于其深入民间、融入文化和服务于民众。
万喆指出,“苏超”赛事所创造的价值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使得短期内消费量显著上升,而且从长远来看,还能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此外,城市借此赛事成功传播了文化象征,为中小城市树立了一个低成本、高认同度的品牌推广典范,从而达成了激活经济和重塑城市形象的双重效果。
万喆指出,通过足球这一载体,“苏超”将江苏特有的“散装”文化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不仅激发了地方经济的活力,还重新定义了体育赛事的价值所在。这种将体育、文化和城市三者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或许将为中国基层赛事的突破提供新的范例。
“苏超”如何继续踢好“下半场”
“苏超”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预期,目前观察,“苏超”赢得了众多关注、流量和热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那么,这股足球热潮能否长久保持?我们该如何把握并有效利用它?在喧嚣之外,“苏超”还能为足球这项运动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南通在“苏超”前三轮比赛中实现了全胜,因此赢得了“体育之乡”和“冠军摇篮”的美称。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负责人透露,未来南通将向“苏超”的球迷们提供全市A级景区的免费入场服务,并推出两款“苏超”南通文旅卡。此外,南通还计划通过在线旅游平台发放“跟随苏超畅游南通”的消费券,采取多种措施,将赛事带来的流量有效地转变为文化旅游的增长点。
盐城决定将文化旅游促进消费的活动持续到11月2日。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负责人表示:“盐城的文化旅游将借助‘苏超’这一平台,通过文化的力量,集中力量打造城市生态品牌,推动文化旅游消费的增长,使‘苏超’不仅仅是一场90分钟的体育竞技,更成为盐城文化旅游一年四季的精彩展示。”
加强“赛事+城市IP”品牌建设
文化、体育、旅游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彼此交织、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相关负责人指出,“苏超”赛事历时悠久、影响广泛,为江苏及其周边地区的球迷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充分利用“苏超”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机会,充分挖掘赛事资源,鼓励赛事举办地的文化部门和企业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提供配套服务,并提前介入,精心策划特色旅游产品,实施便民利民政策,通过提供优质的文旅服务来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扩大文体旅融合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苏州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的头目、东吴智库的副院长周永博提出,江苏省和各市应携手努力,共同强化“赛事与城市IP”的品牌打造。他们主张将地域内的优质文化特色融入赛事的推广体系,使赛事与城市的文化标识紧密相连,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赛事文化品牌。此外,他们还强调要紧跟赛事的热度,不断更新“赛事+文旅”的系列产品,把一时的关注转化为持久的文旅品牌影响力。
城市联赛,要有效激发足球内生动力
《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明确了中国足球的战略地位——它是全民健身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是构建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媒介。
目前,“苏超”联赛在业余足球领域取得了良好开端,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提升公众观赛和讨论足球的热情,到让更多人群,尤其是孩子们能够有更多时间参与足球运动,再到全面提升职业足球的竞赛、训练体系以及教练员的专业水平,我们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探索如何借助“苏超”赛事的机制,有效激活中国足球的内在活力,将成为我们接下来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王小湾,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兼党支部书记,指出城市联赛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确保其能够有效促进足球运动的进步,同时激发各地青少年训练水平的整体提高。众多热爱足球的少年,即便无法踏上职业道路,这座城市的足球联赛平台,将来亦有望为他们开辟一席之地,使他们有机会与职业足球实现顺利过渡或并行发展,进而推动足球运动的繁荣,这亦是赛事未来发展的愿景与定位。
CopyrightC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芜湖人才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外部链接或服务中断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ysznh@foxmail.com 鄂ICP备2025097818号-15
地址: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