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HR资讯

2025 年高考拉开帷幕,四川高考难度几何?录取率低成难题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6-08 作者:佚名 浏览量: 6

2025年的高考正式拉开帷幕。在这场全国性的选拔中,共有1335万考生将勇敢地面对他们迈向成年生活的重要考验。

谈及高考的挑战,各省份都面临着各自的难题。河南的报名考生数量逐年攀升,达到百万之众,而广东的985和211高校录取率长期位居全国末尾;安徽拥有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称号,江苏的考题难度之大,甚至让外地考生望而却步;然而,当四川人表示:“哎呀,我们的高考其实也不算太难!”其他省份的人们纷纷投来轻蔑的眼神:“你们不是使用全国三卷的吗?”

即便全国三卷的难度如何,在四川地区想要成功进入大学并非易事。这里汇聚了众多考生,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加之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使得四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考地狱”。以统考人数为基准,2024年四川高考本科录取率仅为38%,一本上线率更是低至17.42%,在全国范围内均位居末尾;若以报名人数来计算本科录取率,四川更是名列全国倒数第一。若你身旁有来自四川的同学,请务必珍惜他们,因为你可能难以想象他们为了站在你面前,究竟淘汰了多少竞争者。

考前预测显示,四川省今年的考生报名人数大约在85万左右。此外,今年是四川省首次实行“3+1+2”这一新的高考制度。至于究竟谁能脱颖而出,目前尚无定论。

那么,四川考生想考上本科究竟为什么这么难?

一、四川考生不拼命真的上不了一本

在四川,曾有一句俗语流传甚广:“前世若犯杀人放火之罪,今生便投身四川文科。”这种堪称“逆天”的考试难度,使得众多考生即便成绩超过一本分数线,也可能不幸跌落到二本行列。

在四川,学霸们竞争激烈,分数高达700分却无法进入清华北大已不再罕见。那里的孩子们,只要学习成绩稍好,便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的角斗场之中。

早年,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云南五省联合实行了全国统一的三卷考试制度,但某些年份的试题区分度不高,这引发了高分考生的大量聚集。以2019年高考为例,四川省理科成绩达到700分及以上的考生人数竟高达182名,令人咋舌。

高分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进入理想学府。在四川,本科录取率长期维持在30%至40%之间,大致估算,仅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够成功进入本科院校。若想进入优质学府,四川学子需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以2024年高考为例,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古、西藏、宁夏等地区均采用全国甲卷,然而,根据四川大学招生情况,该省理科录取最低分数线为634分,陕西紧随其后,分数为617分,而青海的录取最低分比四川低了整整98分。显而易见,即便试卷相同,四川与其他省份的考生命运却截然不同。

考生总数等同于实际参与统一考试的人数,不过陕西和西藏两地并未对外公布详尽的数字。图中所示的数据仅为预测值。绘图工作由张琪完成。

在四川这个竞争激烈的省份,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常常遭遇志愿滑档或是表现未达预期的情况,这种现象并不鲜见。鉴于此,选择复读便成了众多考生及家长的一种普遍选择。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四川的复读比例持续保持在较高状态。根据《四川统计年鉴》的记载,该省近年来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大致在五十万人以下,而高考报名者的数量却连续多年超过六十万,甚至有时超过七十万。实际上,参加高考的人数也常常超过五十万。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复读生构成的。媒体曾进行估算,2021年四川省的复读比例高达12.14%,这一数据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江西和安徽,排名第三。在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又有谁愿意再经历一年的艰苦备考呢?

取得优异成绩抑或选择重读,都反映出四川人民对教育的极大关注。四川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重视文化的延续和下一代的培养,这恰恰是四川人才涌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四川人是“掌管科举的神”,但是考上好大学依然困难重重

河南高考难还是山东难__河南和山东高考难度

四川人,曾经是古代中国“掌管科举的神”。

文昌帝君,亦称文昌梓潼帝君,长久以来被尊为考生们的守护神,人们常言“北有孔子,南有文昌”。这位帝君汇聚了蜀王张育与梓潼神亚子的英勇事迹,堪称地道的四川人。

尽管被誉为“考试之神”的人物在此地,但四川地区并未涌现出众多状元。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四川共诞生了15位状元,而关于这一数字,史料记载存在19人、13人等不同版本,不论哪种说法,这一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仅处于中等水平。在明清两朝,四川更是各自仅有一位状元,其中以创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诗句的杨慎最为知名,堪称四川状元中的佼佼者。

在考试方面,四川人似乎更精通的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虽然状元并不多见,但知名的文人却相当丰富。“汉赋四大家”中,四川的扬雄和司马相如占据了重要地位。李白终身未曾参加科举,尽管有说法称他因无户籍而无法参与,但在中国人的眼中,他并不需要功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便是那位为大唐贡献了半壁江山浪漫的“诗仙”李太白!

那些被誉为“学霸”的人群中,同样有许多名字被载入史册。例如,创作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的陈子昂,他成功考中了进士。而“三苏”作为四川籍的著名人物,更是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标志性存在。他们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并未对读书产生兴趣,直到27岁那年才开始奋发图强,刻苦学习。苏轼与苏辙兄弟成年之际,苏洵便带他们前往当时的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开阔眼界。在此过程中,苏洵凭借其文采赢得了文坛巨擘欧阳修的青睐。翌年,苏轼与苏辙双双考取进士。苏洵以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养儿不如教儿”的道理。

现在的三苏祠所在的地方就是苏家父子故居。摄影/项玥

四川历史悠久,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这些人才大多聚集在四川盆地地区。然而,如今的四川已不再局限于盆地范围。作为我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四川正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当之无愧地位居首位,2024年的GDP数值超过2.3万亿,这一数字是绵阳市GDP的五倍还多。在教育资源方面,成都几乎汇聚了全省最顶尖的教育力量,其中“四七九”中学(成都四中、成都七中、成都九中)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在四川省内更是家喻户晓。这几所学校在全省范围内输送名牌高校学生数量位居前列,其一本录取率通常稳定在95%上下,甚至有戏谑的说法称四川大学为“成都七中分校”,而七中的老师们则会告诫学生:“若再不努力,恐怕就只能去隔壁的大学了。”(成都七中林荫校区与四川大学相隔仅一条马路。)

绵阳,作为四川的“第二城”,其中学教育水平同样令四川其他地区的高中望尘莫及,甚至让人心生羡慕与嫉妒。特别是绵阳中学,作为省内高中的“巨头”,每年都会吸纳来自四川各地的中考佼佼者。在众多家长眼中,这所学校就像是一所“高考制造厂”。2024年,绵阳中学共有49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这一成绩在全省范围内仅次于成都七中。除此之外,绵阳市成为了四川省众多“高四生”选择复读的热门目的地,这一现象也使得绵阳的教育声誉日益提升。

绵阳考生在高考前誓师。摄影/陈俊

在四川省内,除了成都和绵阳之外的区域,部分高中会特意购置成都和绵阳两地高中的试卷用于高三学生的考试。通常情况下,成都和绵阳的学生已经开始了考试,而其他区域的学生则需要等待半小时甚至更久,原因是他们需要等待学校获取试卷后,一边印刷试卷一边进行考试。

四川省内设有54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超过一半的学校位于成都地区,图中所展示的仅为部分院校。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C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芜湖人才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外部链接或服务中断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ysznh@foxmail.com 鄂ICP备2025097818号-15

地址: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