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HR资讯

传统剧场座位难选?数字戏剧带来沉浸式观演新体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5-06-12 作者:佚名 浏览量: 4

在传统剧场里,优质的座位往往难以获得——池座中区的座位音效最为出色,然而视线却受到局限;二楼看台虽能尽收舞台全景,却不易捕捉到演员细腻的表情;前排座位的高昂票价让众多观众望而却步,而经济实惠的后排座位却总是率先售完,观众们常常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如今,数字戏剧的出现为完全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AR/MR)、实时渲染、云端展演等先进数智技术,对剧场物理空间中的“最优选座位”进行了拓展,打造了沉浸式体验、个性化视角以及多维感知的融合观演享受。这标志着历史悠久戏剧艺术在数字化时代,依托技术进步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感官升级 “人在剧中游”的沉浸体验

数字戏剧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它诞生于传统戏剧与现代科技的交汇点。它通过运用数智化技术,全方位地探索并重构了戏剧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作、排练、演出、观众互动以及社会传播等。在全球范围内,数字戏剧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等主流艺术奖项和展览中,都设立了XR(扩展现实)板块,其中就包括了众多虚拟交互剧场作品。

数字戏剧的目的并非是要替代传统戏剧,而是致力于融合时代进步所涌现的新元素、新科技以及新审美趋势,这种戏剧形式是在新时代和新技术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现代样态,它带来了“观众仿佛置身于戏中”的独特观演感受。

数字戏剧运用数智技术打造出卓越的舞台视觉效果,实现了对传统剧场舞台机械及声光电技术的全面革新,从而显著增强了观众在演艺过程中的沉浸感与视听享受。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的展示平台,其中融入了二维动画、三维特效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多种影像技术,显著增强了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精确再现了敦煌沙漠的生态环境;而在汤显祖的故乡抚州市,为《寻梦牡丹亭》这一实景演出所采用的则是全息影像技术,生动地重现了《牡丹亭》中的亭台楼阁,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牡丹亭》那梦幻般的故事之中。数字戏剧的极致舞美效果,使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尽情领略到丰富的艺术细节,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沉浸式体验。

数字戏剧带给观众的感官体验提升并非仅限于对传统视听感受的强化。例如,2024年上映的以秦文化为主题的史诗级幻境演艺《赳赳大秦》,它采用了超长且快速的轨道式观众座椅移动系统,从而打造出一部全程贯穿的行进式沉浸式演艺作品。该座椅与一体化设计相结合,辅以全隐藏式动态舞台机械、空中移动舞美设施以及超过4000平方米的宽阔舞台,将观众席体验全面融合,打造出环绕四周的沉浸式感官效果。这不仅限于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通过直接的身体感知,将观众逐步引入立体化的剧场幻境之中,进而引导观众全身心沉浸在观演之中,领略那雄伟的大秦风貌。

XR戏剧《嵇康》拍摄现场

视角解放 看见更多细节与美

数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戏剧艺术的感官享受,而且突破了传统舞台的框架束缚。它使得戏剧可以从剧场延伸至云端,同时借助5G技术的实时渲染、虚拟场景的即时适配以及多角度视角的自由切换等功能,为每位观众量身打造“最理想的观剧角度”,从而赋予观众更加个性化的观演体验。

在节庆晚会上,通过运用AR/XR技术,现场演出能够实时将虚拟元素(诸如翩翩起舞的巨龙、虚拟主持人、奇幻场景等)叠加,并通过多角度拍摄,将画面传输至屏幕前的观众。同样,XR戏剧如《麦克白》和《嵇康》等,将数字影像与实体布景及实时虚拟扩展场景相结合,捕捉演员在特定环境中的表演,并在屏幕上播放,这些方式都实现了舞台表演在屏幕设备上的呈现和实时互动。这不仅解决了实体剧场观众容量有限、观演效果不均等问题,还实现了剧场演艺的“现场体验”与媒介传播的“在线观看”之间的无缝衔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观演体验。

数字技术将传统戏曲与年轻一代的距离拉近,不仅转变了观众观赏戏剧的单一视角和传统的观看模式,还为众多年轻人带来了对戏曲全新的认识,让他们发现了在传统剧场中未曾留意的细节与美感。例如,“数字梅兰芳”这一项目,通过打造“梅兰芳孪生数字人”,使得京剧界的泰斗梅兰芳得以再次登台亮相。《新龙门客栈》这部越剧将表演场地改造成了一座古风客栈,通过全景舞台机械装置与多媒体投影技术,构建出一个江湖幻境,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_剧院座位视角_看舞台剧座位

数字戏剧拓宽了大众接触戏剧艺术的途径。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这一新型数字演艺形式,《苏堤春晓》的“第二现场”成功实现了六地同时上演,让观众得以共享千里之外的精彩。借助数字化制播系统,该剧实现了多角度、多景别的实时拍摄与剪辑,使得“第二现场”的观众能够从动态的视角欣赏演出,摆脱了传统剧场中座位固定的局限,为每一位观众带来了宛如“私人导演”般的个性化观赏体验。观众不仅能够通过现场直播全面了解苏轼波澜壮阔的一生,而且在高清镜头的细致捕捉中,还能体会到演员细腻入微的演绎。此外,该场演出的首演票价仅为20元,这让更多的观众得以踏入高雅戏剧艺术的殿堂。

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进步,观众在观演时的视角将获得更大的自由,观众可以自主决定视角的转换,互动形式、范围以及深度也将得到显著扩展。此外,接收端设备,如虚拟现实等穿戴设备,将推动观演方式变得更加主动,从而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演感受。

XR戏剧《麦克白》拍摄现场

虚实协同 仍须靠故事与情感直击人心

数字戏剧巧妙融合了虚拟与现实的空间,打造出一种独特的舞台场景,其中“身体之临场感”与“数字之临场感”得以同时呈现,从而达到了虚拟与现实的和谐共鸣。

数字戏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的虚拟环境,观众得以借助穿戴式设备踏入一个真实与虚拟相融合的界面。与观赏电影或现场直播不同,这种数字戏剧的实践致力于重塑观众与表演之间的互动,将戏剧中的非线性叙事和多场景元素扩展到更加广阔的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空框架中。同时,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赛博格技术的进步、动作捕捉与表情捕捉技术的提升,以及脑机接口在拓展感官能力方面的未来展望,都预示着数字化角色与人体感官之间将产生前所未有的互动,从而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

尽管现有技术尚不能让人在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间自如转换,然而,一些虚拟现实作品和互动展览已使人们感受到了身体感知与媒介感知在感知意识层面的不同。对于观众而言,即便是简单的转身或握手等动作,也能带来与剧场观看截然不同的身体体验。《你好打字机》作为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XR单元的特别展演作品,其中日本演员以“打字机”形象进行实时表演,并与众多虚拟空间内的观众进行虚拟互动。尽管这种互动仅限于较为基础的舞蹈与动作,动作反馈的延迟也导致观众的实际动作与虚拟互动无法顺畅衔接,从而影响了沉浸感,但此类作品依旧是对数字戏剧新语法进行拓展的重要探索。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让观演共创成为现实。观众得以借助穿戴设备,化身为虚拟角色,突破时空界限,激活剧情的不同分支,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借助数智技术,戏剧得以超越剧场物理空间的限制,三维视角得以拓展,每位观众因此成为完全自主的观演者,沉浸在深度体验中,享受多维度交互和多种感知相互对话与协调的全新观演方式。

数字戏剧的演进,历经了从“感官提升”到“视觉释放”,再到“虚实融合”的阶段,通过技术赋能,确保每位观众都能享受到最佳的观赏角度、个性化的观赏途径以及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然而,目前数字戏剧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它遭遇了“如何实现数字化”的技术难题,包括虚拟与实体间的感知断裂、交互逻辑的简化以及实时交互的延迟等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在影响着数字戏剧观赏与表演的全面体验。此外,数字戏剧还需解答“戏剧为何”的根本疑问——它必须借助故事和情感的深层内涵触动人心,并且持续寻求在“技术理性”和“艺术韵味”之间实现和谐共存。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1日 16版)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C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芜湖人才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外部链接或服务中断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ysznh@foxmail.com 鄂ICP备2025097818号-15

地址: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