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一场名为“缔造现代: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珍品”的特展,在浦东美术馆盛大开幕。这是奥赛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全球唯一一站的展览。今日,奥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级作品——后印象派巨匠文森特·梵高的《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和现实主义大师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在美术馆展厅内首次亮相。工作人员们谨慎地将这两幅杰作从运输箱中取出,它们在观众们的目光中静静地矗立。
《拾穗者》和《梵高在阿尔勒的房间》率先“出场” 王凯摄影
展览“缔造现代”汇聚了超过百件精选的珍贵艺术品,这些作品串联起1848年至1914年间的艺术历程,形成了一幅连贯的艺术长卷。其中,既有学院派的风采,也有现实主义的深刻,自然主义的纯真,再到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多种艺术流派的代表之作。可以说,这些艺术珍品如同穿越时空,从巴黎奥赛的墙面直接来到了上海展厅。今日展出的梵高名作《阿尔勒的卧室》以及米勒的《拾穗者》之外,观众们还可近距离欣赏到梵高的《自画像》、高更的《塔希提女性》、莫奈的《夏末干草堆》、马奈的《左拉肖像》、德加的《歌剧院舞蹈教室》、雷诺阿的《钢琴前女孩》以及塞尚的《塞尚夫人画像》等众多艺术大师的巅峰之作,让中国观众无需远行,便能在家门口感受艺术经典。
查看《拾穗者》 王凯摄影
《阿尔勒的卧室中的梵高》和《拾穗者》这两幅作品在艺术类书籍中均有收录,其中《拾穗者》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观众在小学阶段接触西方艺术的开端。而《阿尔勒的卧室中的梵高》在中国展出尚属首次,其鲜明的色彩搭配和充满生机的笔触,堪称后印象派风格的杰出代表。《拾穗者》这幅作品将平凡的个体与日常场景融入艺术领域,通过质朴而真挚的态度展现了农民的轮廓。作为米勒的经典之作,它生动地刻画了三位女性在收割完毕的田野上辛勤搜集遗落的粮食,她们的身躯在沉重负担下显得佝偻。这些形象承载着沉甸甸的分量,突显了体力劳动者所承受的艰辛。与那些常将农业劳动描绘得充满诗意的乡村题材作品迥异,米勒以质朴无华的真诚与敬意描绘了农民的形象。他让劳动者成为画面的核心,赋予他们近乎永恒的生命力,将她们从单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塑造成为既尊贵又充满力量的个体。
奥赛博物馆展览部副主管,同时也是国际展览项目的负责人斯特凡妮·德·布拉邦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的展品犹如一座连接中法两国的桥梁。
在东方明珠的旅游码头,“上海之星·浦美奥赛号”游船即将在暑期拉开首航的序幕。浦东美术馆的董事长李旻坤阐述道,艺术不应仅限于展墙之内,它更应融入城市的脉络之中。而“上海之星·浦美奥赛号”则是他们对于艺术与生活界限的一次创新尝试。
奥赛博物馆紧邻塞纳河而立,浦东美术馆则位于黄浦江之畔,游船沿着江河而行,将中法两国的文化象征紧密相连,构筑了一场在流动中展开的艺术交流。
在展览期间,浦东美术馆将举办众多引人入胜的公共活动,诸如奥赛系列主题讲座与网络直播、青少年共同创作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公共项目和艺术工作坊。同时,美术馆还将推出200余种奥赛博物馆官方认证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旨在传递法式浪漫情怀。这些衍生品从视觉叙事扩展至生活美学,旨在拓宽观众的艺术体验范围。
近日,浦东美术馆揭晓了“展览推荐官”的身份,这些推荐官于同一天首次公开露面。他们肩负着公众的视线,深入展览的后台,并将所观所感一一记录下来。
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浦东美术馆将调整开放时间,每周五、六、日全天开放,时间从上午9点持续至晚上10点,为观众提供长达13小时的观展机会,旨在营造更具灵活性和温馨感的夜间参观体验。
此外,为了丰富展览的内涵和拓宽观众的多层次感受,浦东美术馆携手罗丹艺术中心推出了门票互惠活动。在6月19日至10月12日的活动期间,持有“缔造现代: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展览的纸质门票的参观者,可以凭借该展览的纸质门票免费游览罗丹艺术中心举办的特别展览“罗丹:现代雕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