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幅题为《祈》的油画作品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该作品的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的2025届毕业生,名叫安琪。6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四川美术学院与安琪取得联系,她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这幅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
安琪的油画作品《祷》 受访者供图
谈创作初衷
源自亲身体验和思考
安琪透露,她创作这幅油画的初衷,源自于她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深切感悟。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密集的日常,社交平台、广告推送、品牌活动等消费内容无处不在,不断挑动我们的欲望。我自己还有周围的朋友们,经常陷入购后懊悔的纠结,明明知道并非必需,却常常难以抵挡被“种草”的诱惑。安琪表示,正因这些经历,她开始深思,在物质极度充裕的当下,我们是否也被某种无形的“期待”或是“诱惑”所束缚?这便成为了她创作的根本出发点。
安琪透露,在创作构思阶段,意大利画家桑索菲莱托的某幅知名油画中的角色形象及光影效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期望通过模仿这种构图和人物姿态,以写实风格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塑造一种优雅、含蓄的形象,力求营造出鲜明的对比,进而激发观者的联想和思考。她试图在传统绘画美学与现实主题之间找到一个交汇点,这也是她本次毕业作品中尝试探索的关键方向之一。
谈创作过程
亲手搭建实物装置捕捉细节
《祷》的创作用时大约两个多月。安琪透露,在选题确定后,她与指导老师杨世斌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对画面的布局和主题的传达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在实施阶段,她亲自制作了一个实体装置,精心构建了画中人像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涵盖了道具、服饰、光线角度等多个方面。随后,她通过现场写生和照片的结合,最终完成了画面的呈现。
安琪表示,这种方法对她而言是一次坚实的锻炼,它不仅使我更精准地把握画面中的细微之处,还在运用写实技巧时,让我体验到了更加真挚的情感。她补充道,尽管创作过程颇为繁杂,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努力能够让作品更具说服力,并且更加贴近她内心所追求的那种“静态中的张力”之感。
安琪未曾料到自己的作品会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毕业展开展数日后,一位同学向她透露:“你的那幅画作似乎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安琪随后上网搜索,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已被众多网友广泛转发并热烈讨论。
安琪感叹,这份感受既带给她惊喜,又显得有些不切实际,然而在她看来,它更像是一份突如其来的礼物。她表达了对众人对自己作品的喜爱以及对方对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的关注表示深深的感激,这不仅仅是对她的鼓舞,更是一种警示。她坦诚自己的创作之路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对于绘画语言的驾驭,还是对作品内涵的深刻阐述,她都还有许多需要努力和提升的空间。
安琪成功被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研究生院录取。她期望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油画技艺能够更加稳固和严谨,观念表达能够更加明确和有力,同时还会探索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并且持续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