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马连洼派出所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发现多个银行账户被诈骗分子用作转账工具。民警迅速展开行动,循线追踪,成功抓获了2名涉嫌协助电诈分子转移赃款的嫌疑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两名嫌疑人竟然都是年逾六旬的退休老人。其中一人不仅协助电诈分子转移赃款,还诱使亲朋好友加入其中,以获取额外的好处费。
新京报记者透露,今年年初,一名叫梁某某的嫌疑人通过朋友圈得知了一个所谓的“国家扶贫项目”,并参与了该项目的几次“讲师”培训课程。授课期间,梁某某听说,只需将自己的闲置银行卡借出,便可轻易赚取一笔可观的“报酬”。在金钱的强烈诱惑下,梁某某并未深思熟虑潜在的风险,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交给了对方,用于所谓的“项目”转账。仅一张银行卡,就能换取2000元的好处费。
梁某某尝到甜头后,尽管清楚转入自己账户的资金来源不合法,仍旧鼓动亲朋好友一同参与,同时从所谓的“讲师”那里获取介绍他人加入的报酬。这些被借出的银行卡很快便被犯罪分子用于电信诈骗资金的转移和清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跑分”。老人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电信诈骗分子的帮凶。
梁某某及其他两名嫌疑人,目前正因涉嫌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被海淀区公安局依照法律程序实施刑事拘留。该案件目前尚在深入调查与审理阶段。
海淀警方解析,该案背后有三大套路值得警惕。
骗子们起初会装扮成“公益”使者,大肆施展情感攻势,借助老年人对国家政策的信赖,将“扶贫”、“乡村振兴”、“资产解冻”等理念美化为“国家扶持的优质项目”,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甚至伪造文件和证件,逐步削弱老人的警觉性。
紧接着,骗子们又施展“轻松赚钱”的诱惑,谎称“不用的银行卡可以兑换现金”“转账就能获得分红”“交付银行卡即可获得2000元”,诱使人们上当,接着用“完成指定任务”“推荐奖励”等手段哄骗他人加入,不知不觉中将老年人引入了洗钱犯罪的连环陷阱之中。
此外,诈骗分子常常歪曲法律条文,误导老年人,导致众多人误以为“仅是借用银行卡”或“并未亲自行骗”便无大碍。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一旦出租或出借的银行卡被用于犯罪活动,实际上已经越过了法律的底线,涉嫌触犯法律。
CopyrightC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芜湖人才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外部链接或服务中断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ysznh@foxmail.com 鄂ICP备2025097818号-15
地址: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