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的六月,新雨季的降临为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装满可可豆的卡车在阿比让这座经济之都西北部的PK24工业园里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在这片银灰色的厂房内,中国工程师们正与科特迪瓦的工人们一起调试着传送设备,空气中弥漫着烘焙可可豆的浓郁香气。这座阿比让可可加工厂,由中国企业负责承建和施工,将于本月正式移交使用,此举标志着“可可王国”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种植户埃蒂安·夸库·卡米耶激动地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喜悦:“我们终于在自己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可可的加工工作!”他的种植园面积超过10公顷,而且距离加工厂仅有咫尺之遥。
卡米耶今年32岁,在可可种植领域深耕已有超过十年的光阴。昔日,可可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海外,而今,中国企业的介入为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此深怀感激,尤其珍视那座由中科合作建设的大型可可加工厂——身为佛拉斯特罗品种的种植者,卡米耶渴望家乡的优质可可豆能够被转化为更具价值的产品。
阿比让可可加工厂由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厂占地约21公顷,标志着科特迪瓦在国有现代化可可加工领域的突破。其单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并配备了14万吨的仓储库容。项目经理唐冲透露,该加工厂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中国的技术和标准,完工后将成为可可从业者的重要培训中心。
在预处理车间,38岁的操作员恩盖桑·夸西正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同时与同事们一道记录着机器的各项设备数据。这里,全国最大的国有加工厂为众多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社会贡献了力量。他期盼着未来能有更多中国企业在科特迪瓦投资设厂,为当地的农产品和年轻一代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奥格博宁·埃马纽埃尔日复一日地在生产线间穿梭,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毕业生,他对这次培训机会倍加珍惜:“我亲眼目睹了可可如何转化为巧克力的全过程,非洲迫切需要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电气安装区域,技术员若埃尔·尼亚米恩正带领团队进行设备调试工作。“尽管起初语言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今我们已经配合得相当默契。这里的设备更加现代化,工作流程也更加简洁高效。”
中国的农业发展成果对非洲各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国企业不仅负责建设工厂,还提供了产业链升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在不久前落幕的科特迪瓦第七届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览会上,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同时也是农业部长阿朱马尼,对中科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科特迪瓦位居全球可可生产与出口的榜首,其产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四成左右。在2024年,该国的可可产量达到了大约200万吨,其中国际出口的可可豆量超过140万吨,而在国内进行加工的比例仅有30%。现阶段,科特迪瓦拥有大约15家规模化的可可加工厂,这些工厂主要分布在阿比让和圣佩德罗两个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工厂为外资企业所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可可的加工以及巧克力的销售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阿比让可可加工厂一旦投产,其相当一部分产品将销往我国市场。在此过程中,科特迪瓦正加快实施“2030年实现100%本地加工”的目标。此外,政府计划不久后推行收购制度改革,旨在通过发放带有追溯功能的农户认证卡,来确保种植户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PK24工业园中,中科两国的技术人员正忙于进行投产前的最后一轮调整。这个汇聚了两国智慧结晶的工厂,即将引领科特迪瓦踏上从“可可原料生产地”向“可可加工中心”转变的新征程。随着生产线启动,输出的不仅是香气四溢的可可制品,更是一个国家在产业链上拥有自主权的坚定信念。
阿比让港区内,一排排即将启运的可可产品集装箱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我们决心要让更多的国家倾心于科特迪瓦生产的巧克力。卡米耶伫立在岸边,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天际。
(新华社阿比让6月10日电 记者张健、孙毅)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