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本科生4年拿医博 协和医学院回应"4+4"学制争议
近期,中日友好医院“医师被举报”的事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据传,涉事人员之一董某某系北京协和医学院“4+4”项目所培养的规范化培训生,而他“经济学本科学位加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的教育经历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3月底,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布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该简章中明确了2026级招生名额为45人。同时,4月21日,招生复试的相关公告已对外发布,并同步公布了复试的名单。这个试点班属于“4+4”项目。自2018年启动的医学教育变革至今已历经数年,该项目的学制为四年,致力于从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中选拔具有多元学科背景的杰出本科毕业生,让他们致力于临床医学博士课程的深造。
协和医学院官网发布的“4+4”试点班招生复试公告截图
记者得知,目前协和医学院之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高等学府亦开展了类似的尝试。
在四年内能否成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与我国传统的医学博士教育方式相较,“4+4”培养计划的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上是否存在明显不同?医学非本科背景加上临床医学博士学历的搭配模式面临哪些实际问题?
网络平台上,公众对这一学制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医疗质量方面表现出顾虑。在采访过程中,众多专家纷纷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规培制度的顺畅过渡和全面优化。
4月29日,新京报记者试图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但对方明确表示,在未获得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之前,他们将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
国内已有多所医学院探索“4+4”模式培养临床医学博士
自2018年起,北京协和医学院实施了“4+4”试点项目,该计划旨在通过选拔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让他们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而培育具备跨学科背景的顶尖医学创新人才。
与我国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途径——即完成五年制临床本科、三年制硕士研究或八年制本硕博连读项目——存在差异,“4+4”的教育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在最初的四年里接受的是非医学专业的教育,而接下来的四年则专注于医学知识的学习。
该试点班级的学生们学科背景丰富多样。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同时还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甚至还有心理学、经济学和园艺学等偏向文科的专业。
为何要实施“4+4”教育体系?据公开报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文章中阐述了“4+4”教育体系的三大益处:首先,它能够吸纳具备多学科背景的人才进入医学领域;其次,它能够吸引众多优秀人才投身医学事业,确保未来从医人员的高素质;最后,它能够吸引那些热爱医学的人士加入医疗队伍。这些学子对医学充满热忱与积极性,经过后续大量医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他们的从医稳定性以及专业水平均达到了较高标准。
图为协和医学院 资料图
协和医学院发布的招生通知显示,该试点项目实施早期临床接触、专属导师辅导及全面科研锻炼,旨在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职业品质。截至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首届“4+4”模式试点班的学生已经于2023年完成学业,他们已开始在以北京协和医院为核心的众多医院中担任职位。
在我国,“4+4”的教育模式除协和医学院外,其他众多高等学府的医学院亦展开了尝试与实施。
自2002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便开始尝试实施“4+4”培养临床医学博士的教育模式。据其官方公众号信息,该校自那时起,已连续23年每年均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其相关学科中选拔并录取了一批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让他们攻读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同样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与尝试。2005年,我国工程院院士、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巴德年教授在该院设立了“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体系。据浙大医学院官方网站的介绍,学生入学后,前四年可在竺可桢学院自由选择一门非医学专业进行学习,并取得本科学位;接下来的四年则专注于医学院的学习,最终能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记者观察到,在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该方案强调要增强新医科的发展,积极推动医学与理科、工科、文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旨在培育诸如“医学+X”和“X+医学”等新型学科。
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中,“4+4”学制的设立初衷为何?据一位来自北京的医科高校负责人透露,这一学制的设计初衷在于与国际医学教育体系相融合,旨在从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这些学生通常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多元学科背景,视野较为宽广。此外,在完成这一阶段学习后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通常对医学领域有着更深的兴趣和更强烈的从业愿望。此外,经过四年的高强度知识及技能培训,成功解决了医学教育周期过长、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北京某知名高校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认为,“4+4”学制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这一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毕业生需经历严格的理论学习、科研技能的锻炼、临床实践以及规范化培训的体系化过程;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制度可能还需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
“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不等于成为临床大夫”
观察我国传统医学博士的教育周期,普遍需要8年甚至更久。然而,采用4+4学制的医学博士,其医学课程学习以及规范化培训的时间都显著缩短,这使得许多网友对于他们的培养质量以及临床实践能力产生了担忧。
北京某所知名医学院的一名匿名教师对传统的临床医学博士教育体系进行了阐述。在该体系下,本科学习阶段持续五年,主要专注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硕士学习阶段历时三年,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科研领域;而博士学习阶段则需耗时三至四年,学生需在此期间明确研究方向,并完成临床研究项目。
一些高校借助“本博连读”等计划来减少学习年限。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八年制课程,学生需在早期就开始接触临床实践,自第三年开始在附属医院进行实习,并参与病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们需进行专业深造,在临床医院完成专业轮转,同时接受科研培训,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研究,并需撰写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
相较之下,这些教研人员指出,现行的“4+4”教育体系(即非医学本科阶段四年加上医学博士阶段四年),将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实习、见习以及专科轮转学习全部浓缩在四年内完成。鉴于医学学科的属性,基础学习的时间被大幅缩减,这或许会导致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不够牢固;规范化培训的时间同样被大幅削减,病例接触量不足可能会对诊断技能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未来的科研创新能力可能会相对较弱,从而在未来的医院执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
两种培养模式所造就的医学人才在综合素质上是否存在显著区别?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近期有一篇论文《“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提出了相关观点。该论文指出,目前的数据表明,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上,“4+4”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成绩与传统八年制的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在临床技能和科研成果方面,这些学生略逊于传统八年制的学生。
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布的招生通知显示,想要加入“4+4”项目并成功完成学业,所需条件相当严格。在正式报名入学之前,学生必须完成本科阶段的医学预备课程,并学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数学、逻辑思维与写作以及人文社科在内的多门学科,而且累计学分必须达到或超过70分。
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公布的“4+4”试点班招生简章截图
在招生资格审查阶段,申请者需上交能够证明其具备医学学习能力的材料扫描件,包括但不限于实习见习记录、职业背景、课外活动参与、所获奖项证明、荣誉证书、已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物等;同时,还需出示在不少于40小时的时间内参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诊所或康复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服务经历。复试阶段包括笔试、多站式测试以及专家面试,主要针对医学预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英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职业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在培养阶段,试点班级于第一学年结束和第二学年结束时均进行了评估,依据评估成绩,实施了严格的选拔流程,那些未能通过评估的学生将无法继续参与后续的学习环节。
在选拔与培育方面,问题并不显著;然而,要求相当严格,即便医学博士的基础研究能力并无缺陷,但临床经验却略显欠缺,这主要是因为时间较短,与那些经过十年八年临床实践锻炼的博士相比,临床经验自然有所不及。另一位来自医科高校的负责人如是指出。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不意味着就能直接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这位负责人指出,这些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会选择投身医学研究,而对于那些对临床医学感兴趣的,他们还需要通过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且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必须接受系统而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规培”,通过在临床实践中的磨砺,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合格的临床医生。
业内认为与“4+4”学制相衔接的规培制度尚待完善
“4+4”教育体系培养的毕业生与临床八年制培养的毕业生在岗位能力上是否存在明显不同?近期,网络上许多人对这种学制培养的毕业生在医疗质量方面产生了疑虑。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众多专家强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和优化。
北京某知名医学院的研究生指出,按照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更侧重于临床实践。然而,采用“4+4”学制的博士生在完成学业后,往往缺乏系统的临床实践训练,导致其临床技能不足。因此,他认为,与“4+4”学制相配套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亟待优化和完善。
她以实例进行对比指出,美国同样采用“4+4”的教育体系,然而其毕业生在规培阶段所需的时间较长,通常为3至7年。相较之下,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标准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实习,这表明我国“4+4”学制下的临床能力培养是在学校教育阶段便已提前进行。
这位来自北京某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分享了他临床技能的培养过程。在本科的最后两年,他需要在医院进行轮岗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操作相结合,以此增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而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时间里,他必须完成规范化培训,确保在硕士学业结束前完成培训,届时他将同时获得规培证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规培使医学知识得到更深入的领悟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在博士生眼中,多年的学习成果被浓缩为四年,导致学生对人体及各系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临床经验更是严重不足。“临床经验主要依赖于时间的积累和病例的累积,这一点至关重要。”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这位从业者,现供职于北京的一家知名三甲医院,他指出,我国规定,本科生在完成学业后需参加规范化培训,通常时长为三年,而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同时,也可同步进行规培。通常情况下,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在完成三年的规培和研究生学业后,便有可能获得在医院工作的机会。
规范化培训是提升医疗技能的重要手段,而医师资格考试则是进入医坛的必备关卡。该从业者强调,虽然资格考试的通过并不代表医生水平高超,但那些完成规培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才能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在他看来,从本科毕业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我国正致力于完善医师培养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备培养条件的公立医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能够掌握初步的诊疗技能,对于常见疾病具备一定的诊疗能力。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CopyrightC 2009-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芜湖人才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外部链接或服务中断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风险自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ysznh@foxmail.com 鄂ICP备2025097818号-15
地址: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